栖居云霞见繁华|我校段进院士领衔谋划南京紫东地区空间规划愿景

发布时间:2020-07-03




 202071日,南京市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南京紫东地区概念性设计》,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城市空间研究院院长段进教授领衔编制。会上,段进院士介绍了紫东地区概念性设计的理念和愿景,东南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邵润青副院长代表段进团队作了设计内容的解读。设计成果目前正在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进行展示。



区域大格局中的紫东地区定位和作用


紫东地区位于南京市紫金山以东,总面积约758平方千米,现状总人口约83万,是“栖居云霞见繁华”的“紫东科创大走廊”。

加快紫东地区崛起,是南京市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着眼提升南京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形成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格局作出的战略决策和重要部署。

在长三角层面,紫东是南京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地带、长三角一体化先导区、沪宁科创带的节点地区;在宁镇扬层面,紫东是宁镇扬同城化核心区、宁镇312科技创新带重要支点;在南京市层面,紫东是加快东部崛起、增强城市能级、完善多中心组团格局的有力支撑,是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的战略增长极。

新发展理念下的紫东地区高质量发展策略

紫东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态、创新、产业、文旅基础,该地区的进一步提升整合,将通过“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对该地区进一步审视,紧扣新发展理念,从“生态文明·新生境 ”“创新发展·新动能”“以人为本·新生活”“文化自信·新风貌 ”四个方面提出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策略。

紫东地区整体效果图


1、生态文明·新生境:紫东是南京主城范围内丘陵岗地地貌集中体现区,是南京山水城林特色、虎踞龙蟠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该地区发展的基石。科学分析紫东地区“一江三脉,丘陵岗地连绵起伏;南田北港,湖塘水库散布其间”的自然生态本底,通过对既有规划用地优化提升,防止新铺摊子,采用“保护性建设、原生态利用”低冲击、低影响的建设模式,严格守护生态保护红线、激活公园绿地、识别提取岗地特色风貌建设控制区,整体建构“一江三脉、指状簇团”的新生境网络,实现人与自然共融共生。


紫东地区数字地形模拟


生态保护与建设管制图


2、创新发展·新动能:紫东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将整合现状各个科创板块,形成合力,打造具有辐射带动力、核心竞争力的“紫东科创大走廊”,并以紫东科创大走廊为核心,依托山水环境、科教优势、工业基础和文旅资源,在“生态之城、创新之城、产业之城、文旅之城”的基础上,整合完善“科学研究-科研转化-技术应用-服务环境”的“1+2+3+4”创新生态圈,展现生态宜居、智慧人文独特魅力,构筑“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的战略增长极。未来将基于南京市“4+4+1”主导产业方向,结合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的“四新”行动计划,积极导入和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落实五大地标产业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城市。其中,紫东核心区将围绕数字化、智能化谋划和展开,适度超前布局5G等新型基础设施,搭建智能交通、建筑、载体等体系框架,构建城市智能治理体系,使得紫东地区成为充满现代感、科技感的“未来之城”和南京数字城市建设的示范和样板。


新港应用创新示范区整体鸟瞰图


上坊淳化应用创新集聚区整体鸟瞰图


3、以人为本·新生活:在人居服务方面,紫东将形成“一主、四辅、多片”的公共中心体系,对内构建高质量、高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本地居民提供全面多样的高标准生活服务,并顺应创新人群需求增加创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对外面向周边区域,集聚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宁镇扬同城化核心区。在交通方面,加强沪宁城际铁路区域服务功能,提升仙林站辐射力,推进公铁水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完善对外通道,逐步消灭断头路,强化组团间互联互通。S5线南延直达紫东核心区,实现核心区与扬州、镇江直达快连,推进同城发展。S3号线东延经过麒麟,并北延至紫东核心区,支撑紫东科创大走廊。


公共中心体系规划图 | 道路交通规划图 轨道交通规划图


4、文化自信·新风貌:紫东历史资源丰富,沿着山林、江港两条地方历史文化脉络,形成了“栖居云霞见繁华”的地区文化风尚,未来将延续这一特点,保护南京人居环境建设最优地,打造山峦岗地之间的立体公园城市。珍视紫东地区独特的山岗、河塘交织的地貌特征,各类特色道路依山就势、傍水绕林、步移景异,打造蜿蜒交错的景观大道系统。在城镇建设中,应维护紫东地区山水相依、重峦叠嶂的东方山水意境,通过保护重要视廊和山峰标识,形成“开门见青山,山中看云起,山顶瞰繁华”的立体视域效果。划定紫东地区立体建筑风貌控制区,鼓励建筑结合独特的丘陵岗地地势进行地面、空中、地下一体化设计,形成空间多样的地区建筑和体验丰富的公共空间。并利用兜山望水、跨路串园的园径系统,串联现状山体、水体、公园绿地等开敞空间,以整体实现开门见绿的立体开敞空间系统,打造“林中之城”。


部分视廊示意图


立体建筑风貌控制区布局引导图


设计团队

本次概念性设计是我校段进团队进行多学科协同创新的新成果,整合了生态、产业、交通、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研究力量交叉融合,历时9个月编制完成。值得说明的是,紫东核心区规划设计亦由我校王建国院士、韩冬青教授领衔,东南大学的专家学者为南京紫东地区发展作出了全面的贡献。

设计成果将同步在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及“南京规划资源”微信、微博等平台上发布,广泛征询公众意见。下一步将作为地区编制法定规划的重要工作基础,指导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编制。


《南京紫东地区概念性设计》

设计团队人员:段进、邵润青、钱艳、仇月霞、王里漾、杨庆、巫义、张倩、鲍宇廷、田娜等

  

文字整理:钱艳、姜莹

图片提供:段进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