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规记趣 | 新员工培训中的思趣

发布时间:2023-10-23

今夏9月,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东规院)组织了2022-2023年度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新进规划师们积极活跃,分享了很多有趣有深度的思考和见解。在本篇,通过对参加培训新员工的所思所想做一些片段的记录,与规划行业的前辈和同仁们分享探讨。


话题一

高速公路该收费么

在外出考察的过程中,途径常州芳茂山高速服务站,该服务站不仅止步于承担服务区的常规职能,而是依托常州本地的恐龙主题娱乐产业,将服务区打造成了网红景点,在节假日高速免费时,许多周边城市居民会专程开车前往本服务区游玩,由此引发了大家对 “当高速公路建设成本回收后是否应当收费”的讨论。


邹嘉能:收费是必要的。
全球评估高速公路质量排名前列的绝大多数国家均采用收取高速公路使用费的模式,又以拥有全球最大高速公路体系的美国为例,虽然美国的高速公路免费,但是却通过收取燃油税的方式,即根据居民购买的汽车燃料来收取费用以维护公共道路的养护。那么实际上,全社会所有使用燃油机动车的人员,无论是否使用高速,均需为高速的维护支付费用,这是否违背社会公平?也是一种《公地的悲剧》。

李艳妮:反对收费。
我认为我国的体制下政府的权力来源是全体人民,政府作为管理者来进行管理和运营,因此承担着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而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享受管理权力的同时应当承担的责任,不应当再从其中盈利。


话题二
游憩空间中的日照影响

当我们行走在苏州金鸡湖沿岸,烈日炎炎,沿途缺少荫蔽空间,在阳光中曝晒,在欣赏金鸡湖美丽的人文风光的同时,对游憩空间中的日照影响有了更深的体会,反思规划应在实践中进步。


邹嘉能:游憩空间的日照分析及遮阳设施设置应该如何构建体系是值得探讨的。

在做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基本始终将日光作为一项积极因素对待,尽量保证建筑、场地能够得到充足日照。实际在场地中走动时,才感受到阳光也会造成多种负面影响——炎热日照消磨游客体力,减少游客探索动力,以及在金鸡湖边见到的建筑幕墙反射造成的光污染。人群都向东方之门的巨大阴影聚集,阳光直射的空间则无人停留。那么反思到规划实践中,以往被忽视的,游憩空间的日照分析及遮阳设施设置应该如何构建体系是值得探讨的。


话题三
空间设计之外的规划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水乡客厅是由我院总师段进院士团队领衔的一次开创性的重大项目,将“三省共治”、“一体化发展”的理念深度贯彻。这次参观,让我们认识到,空间设计之外,还需要思考的是跨行政区域的管理制度、民生经济、产业建设的规划。


占焕然:不改变行政隶属的前提下打破边界。

水乡客厅作为两省一市的交界处,本是各行政区不关注的洼地,而此次水乡客厅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作为第一个跨区域的详细规划,在不改变行政隶属的前提下打破边界,探索了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与此同时在空间规划营造外,对于跨区域的要素、人才流动也有了深刻的思考。

邹嘉能:在规划中行政、经济等要素的组织管理才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参观这一项目的主要收获不在于形体方案,而是体会到了在规划中行政、经济等要素的组织管理才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但在本次四省合作的复杂项目中,对图纸上看不见的这部分规划真正有了直观的认知。

李艳妮:公众参与和新兴技术在规划展示中的应用。

全程中印象最深的即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展览馆中的VR体验。在6分半的时长中,通过视觉(视频)、听觉(声效)、触觉(风和雨水)等感官营造,我们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体化示范区的未来景象。从方厅水院到四围的圩田意向、城镇风貌,不自觉地跟随着视频对示范区的未来充满期待。让我感觉原来规划的公众参与也可以如此有趣。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让可知、可感、可玩的规划走近公众的身边,或许能够进一步加深公众对城市建设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话题四

作为城市规划师的思考

刘牛:城市设计要“见天、见地、见众生”,规划者需要在城市设计中对唯心的营城目标与唯物的基本规律实现双向遵循

从原始部落到周公营造洛邑的“相土尝水、相天法地”,到秦始皇“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大咸阳城规划,到宇文恺以龙首坡为“乾之六爻”作为隋大都的规划基础,到元大都的礼序乐和,诸多繁盛,不胜枚举,其中蕴含的大思想是“见天、见地、见众生”,而更朴素的原理是在城市设计中对唯心的营城目标与唯物的基本规律的双向遵循,之所以是遵循而不是权衡,也不是平衡,是因为二者皆需要一以贯之,而不是朝向最终的庸俗化一路疾驰。


奚望:城市不仅放大了规划师的胃口,城市环境也放大了人的感知胃口。

同样一条10米宽的河道,对朱家角和金鸡湖的游憩体验而言是完全不同的。10米宽的河道或许是古镇的一条命脉纽带,是古镇的景观核心,但在新城尺度的规划之下可能只是一条在普通不过的景观水系。最初古镇的“规划师”没有那么宏大的视角和胃口,每个建筑的所有者都想着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条10米宽的河道以及几代人的时间和生活经验足够他们做足、做好、做细规划文章。


管曼玲:拓展自身的基本功,增强洞察力。
在当前国家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规划行业全面转型的背景下,面对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更繁重的编制任务、更复杂的约束条件和项目程序、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调节平衡多方主体的利益,如何积极应对转型后的变化,调整自身能力矩阵,是每一位规划从业者都正面临的问题。一是需要拓展自身的基本功,从夯实基础到跨界学习到提升技能。养成整体、全域、多维、统筹和辩证的思维模式,加强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生态自然和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构建多学科融合的知识体系框架,提升我们系统、科学分析的能力。二是增强洞察力,养成专业视野、专业自觉和专业习惯。通过洞察事物现象到发现内在规律,形成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思考路径,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认识城市的态势。



思考不停是前进的动力,东规院给新人规划师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他们扎根成长,思辨成就,怀着城市规划师的使命感,面向百年未有的时代。